我生乐夷旷,幽抱常冲虚。偶客京华尘,不异林泉居。
时来访仙侣,相与论道书。凝神入无象,妙观天地初。
物我既莫立,孰谓形迹拘。吹笙碧桃春,天风动霞裾。
孤云度碧落,六合乃吾庐。出门感群动,役役将何如。
王绂, 明初大画家,擅长山水,尤精枯木竹石,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,具有挥洒自如、纵横飘逸、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,人称他的墨竹是“明朝第一”。永乐元年(1403年)开始参与编纂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,派往北京,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。永乐十一年、十二年,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,期间创作著名的《燕京八景图》。他绘画擅长山水,尤精枯木竹石。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,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。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,故后人有“舍人风度冠时流,笔底江山不易求”的诗句。
元夕正当斋宿夜,玉堂春漏隔花听。英才会合那能寐,好句赓酬不暂停。
万井笙歌同皓月,九逵灯火乱繁星。明朝圣主严郊祀,伫见嘉徵集四灵。
师本学佛徒,而我忝从仕。儒墨虽不同,崇教各鸣世。
溯流求其原,要亦无二致。皇朝设僧司,统属官府例。
自非名胜流,此职良不易。师今预兹选,领命辞丹陛。
都城雪初晴,越水春将媚。斋馀只翻经,公退但哦偈。
难忘北阙心,广演西乾意。惭余老无成,素餐糜廪饩。
终当效季真,共结方外契。
生也才弱龄,骨气已拔俗。青衿三尺强,对客莹如玉。
颇亦好清事,揖我求写竹。我方困尘途,怀抱苦烦燠。
翰墨交久违,砚破笔已秃。怜渠意甚勤,聊为扫新绿。
生能会我心,进益必宜笃。切磋与琢磨,更请歌淇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