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古诗词

苏轼 宋代
夜入磻溪如入峡,照山炬火落惊猿。
山头孤月耿犹在,石上寒波晓更喧。
至人旧隐白云合,神物已化遗踪蜿。
安得梦随霹雳驾,马上倾倒天瓢翻。
苏轼 宋代
碧纱微露纤纤玉。朱唇渐暖参差竹。越调变新声。龙吟彻骨清。
夜来残酒醒。惟觉霜袍冷。不见敛眉人。胭脂觅旧痕。
苏轼 宋代

  轼每读《诗》至《鸱枭》,读《书》至《君奭》,常窃悲周公之不遇。及观《史》,见孔子厄于陈、蔡之间,而弦歌之声不绝,颜渊、仲由之徒相与问答。夫子曰: “‘匪兕匪虎,率彼旷野’,吾道非邪,吾何为于此?”颜渊曰:“夫子之道至大,故天下莫能容。虽然,不容何病?不容然后见君子。”夫子油然而笑曰:“回,使尔多财,吾为尔宰。”夫天下虽不能容,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。乃今知周公之富贵,有不如夫子之贫贱。夫以召公之贤,以管、蔡之亲而不知其心,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?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,皆天下之贤才,则亦足与乐矣! 轼七、八岁时,始知读书,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,其为人如古孟轲、韩愈之徒;而又有梅公者,从之游,而与之上下其议论。其后益壮,始能读其文词,想见其为人,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,而自乐其乐也。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,求斗升之禄,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。来京师逾年,未尝窥其门。 今年春,天下之士,群至于礼部,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。诚不自意,获在第二。既而闻之,执事爱其文,以为有孟轲之风;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,是以在此。非左右为之先容,非亲旧为之请属,而向之十余年间,闻其名而不得见者,一朝为知己。退而思之,人不可以苟富贵,亦不可以徒贫贱。有大贤焉而为其徒,则亦足恃矣。苟其侥一时之幸,从车骑数十人,使闾巷小民,聚观而赞叹之,亦何以易此乐也。 《传》曰:“不怨天,不尤人。”盖“优哉游哉,可以卒岁”。执事名满天下,而位不过五品。其容色温然而不怒,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,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。轼愿与闻焉。

苏轼 宋代
西园牡龠夜沉沉,尚有游人卧柳阴。
鹤睡觉时风露下,落花飞絮满衣襟。
苏轼 宋代
楚山固多猿,青者黠而寿。
化为狂道士,山谷恣腾蹂。
误入华阳洞,窃饮茆君酒。
君命囚岩间,岩石为械杻。
松根络其足,藤蔓缚其肘。
苍苔眯其目,丛棘哽其口。
三年化为石,坚瘦敌琼玖。
无复号云声,空余舞杯手。
樵夫见之笑,抱卖易升斗。
杨公海中仙,世俗那得友。
海边逢姑射,一笑微俯首。
胡不载之归,用此顽且丑。
求诗纪其异,本未得细剖。
吾言岂妄云,得之亡是叟。
苏轼 宋代
韩氏三虎秉枢极,中有一虎似伟节。
端居隐几学无心,夙驾入朝常正色。
犯时独行太?畏?畾,回天不忌真药石。
辇致归来荷二圣,推排使至有众力。
吾侪小人但饱饭,不有君子何能国。
西湖醉卧春水船,如何为人作丰年。
苏轼 宋代
白发相望两故人,眼看时事几番新。
曲无和者应思郢,论少卑之且借秦。
岁恶诗人无好语,(公择来诗,皆道吴中饥苦之事。
)夜长鳏守向谁亲。
(贡父近丧偶。
)少思多睡无如我,鼻息雷鸣撼四邻。
何人劝我此间来,弦管生衣甑有埃。
绿蚁濡唇无百斛,蝗虫扑面已三回。
磨刀入谷追穷寇,洒涕循城拾弃孩。
为郡鲜欢君莫叹,犹胜尘土走章台。
苏轼 宋代
晓色兼秋色,蝉声杂鸟声。
壮怀销铄尽,回首尚心惊。
苏轼 宋代
二更铙鼓动诸邻,百首新诗间八珍。
已遣乱蛙成两部,更邀明月作三人。
云烟湖寺家家境,灯火沙河夜夜春。
曷不劝公勤秉烛,老来光景似奔轮。
苏轼 宋代

东望海,西望湖,山平水远细欲无。野人疏狂逐渔钓,刺史宽大容歌呼。

君恩饱暖及尔孥,才者不闲拙者娱。穿岩度岭脚力健,未厌山水相萦纡。

三百六十古精庐,出游无伴篮舆孤。作诗虽未造藩阈,破闷岂不贤摴蒱。

君才敏赡兼百夫,朝作千篇日未晡。朅来湖上得佳句,从此不看营丘图。

知君箧椟富有馀,莫惜锦绣偿菅蘧。穷多斗险谁先逋,赌取名画不用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