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,杳杳钟声晚。 荷笠带斜阳,青山独归远。(斜阳 一作:夕阳)
青苍的竹林寺,近晚时传来深远的钟声。背着斗笠披着斜阳,独回青山渐行渐远。
苍苍竹林寺,杳(yǎo)杳钟声晚。苍苍:深青色。竹林寺:在现在江苏丹徒南。杳杳:深远的样子。荷(hè)笠带斜阳,青山独归远。(斜阳 一作:夕阳) 荷笠:背着斗笠。荷,背着。
参考资料:
- 蘅塘退士 等 .唐诗三百首·宋词三百首·元曲三百首 .北京 :华文出版社 ,2009 :61 .
-
原文翻译译文
青苍的竹林寺,近晚时传来深远的钟声。
背着斗笠披着斜阳,独回青山渐行渐远。
注释苍苍竹林寺,杳(yǎo)杳钟声晚。苍苍:深青色。竹林寺:在现在江苏丹徒南。杳杳:深远的样子。
荷(hè)笠带斜阳,青山独归远。(斜阳 一作:夕阳) 荷笠:背着斗笠。荷,背着。
参考资料:
- 蘅塘退士 等 .唐诗三百首·宋词三百首·元曲三百首 .北京 :华文出版社 ,2009 :61 .
-
赏析
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,它即景抒情,构思精致,语言精炼,素朴秀美,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。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,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,点明时已黄昏,仿佛催促灵澈归山。诗人出以想象之笔,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。此二句重在写景,景中也寓之以情。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。灵澈戴着斗笠,披带夕阳余晖,独自向青山走去,越来越远。“青山”即应首句“苍苍竹林寺”,点出寺在山林。“独归远”显出诗人伫立目送,依依不舍,结出别意。只写行者,未写送者,而诗人久久伫立,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。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,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。送别多半黯然情伤,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,和作者的寂寞心情。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,大约在公元769—770年(唐代宗大历四、五年)间。刘长卿于公元761年(唐肃宗上元二年)从贬谪南巴(今广东茂名南)归来,一直失意待官,心情郁闷。灵澈此时诗名未著,云游江南,心情也不大得意,在润州逗留后,将返回浙江。一个宦途失意客,一个方外归山僧,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,可以殊途同归,同有不遇的体验,共怀淡泊的胸襟。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。 精美如画,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。但这帧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、人物动人,而且以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,令人回味不尽。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,触动诗人的思绪;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,勾惹诗人的归意。耳闻而目送,心思而神往,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。他深情,但不为离别感伤,而由于同怀淡泊;他沉思,也不为僧儒殊途,而由于趋归意同。这就是说,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着、也表露出诗人不遇而闲适、失意而淡泊的情怀,因而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。十八世纪法国狄德罗评画时说过:“凡是富于表情的作品可以同时富于景色,只要它具有尽可能具有的表情,它也就会有足够的景色。”(《绘画论》)此诗如画,其成功的原因亦如绘画,景色的优美正由于抒情的精湛。
参考资料:
- 萧涤非 等 .唐诗鉴赏辞典 .上海 :上海辞书出版社 ,1983 :407-408 .
-
相关推荐
-
临风敞丽谯,落日听吹铙。归路空回首,新章已在腰。 非才受官谤,无政作人谣。俭岁安三户,馀年寄六条。 春芜生楚国,古树过隋朝。赖有东床客,池塘免寂寥。
参考资料:
-
遥忆新安旧,扁舟复却还。浅深看水石,来往逐云山。 入县馀花在,过门故柳闲。东征随子去,皆隐薜萝间。
参考资料:
-
孤石自何处,对之疑旧游。氛氲岘首夕,苍翠剡中秋。 迥出群峰当殿前,雪山灵鹫惭贞坚。一片孤云长不去, 莓苔古色空苍然。
参考资料:
古诗词大全收录古诗词近30万首,诗句300万条,包含唐诗三百首,涵盖各朝各代的经典古诗词,您可以通过诗词、诗句、作者、句首、句尾的关键词查询到对应的诗词。
最新更新: 《病中书怀》 《过长安醉别资政郑侍郎》 《菩萨蛮 其八》 《初离兴元》 《烛影摇红》 《小重山 江梅》 《池鹤八绝句 鸢赠鹤》 《月下笛 甲申初夏悼已巳》 《清明感伤》 《药轩》更新时间:2024-11-21 17:38:11